2017-01-10

文/許小嚕
對於許多現代的準新人來說,結婚就是相愛的兩個人一起相守終身的必經過程,甚至於現在許多新人會選擇以簡單的結婚登記來完成終身大事。但對於老一輩的父母們來說,兒女的結婚儀式可不能隨便,因此對許多準新人來說,忙著籌備婚禮的同時,還要搞定訂婚和結婚的各項儀式跟流程,可能讓許多新人在沖婚頭之前,就已經忙昏頭。

事實上,這些看似繁複的儀式,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台灣社會根深蒂固的人情味跟禮尚往來的禮節,看似隆重或是為數驚人的大禮、小禮,事實上也就如同求婚時候必備的鑽戒一樣,都是一種締結婚姻關係時,兩家人對於彼此的禮節跟重視。

準新人們都希望在每個婚禮的準備過程都能有秩序且系統化地規劃婚禮,如何達到事半功倍,再談訂婚儀式前,先來聊聊「禮尚往來」。

即便還沒結婚,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聘金」,這個引起相當多「爭議」的禮俗,主要在於對許多小資男女來說,無非是相當沈重的負擔。但事實上,今日台灣也逐漸從過去的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轉變為資訊化的時代,聘金跟聘禮,也逐漸的「人性化」。

從過去到今日,究竟「下聘」有什麼不同?先讓我們從傳統開始談起。

  • 聘金:聘金主要由男方準備,禮俗尚分為「大聘」跟「小聘」,大聘的金額沒有一定數,為過去傳統社會中,男方為了表現雙方的面子,來決定金額;而小聘一般來說通常都是60000元到160000元不等,一定會取雙數,並避開4跟8這些數字。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代人有時也會將大聘及小聘一起包,取一個如360000元之類的吉利數字,又或者女方只收小聘,儀式性的收下大聘後便歸還給男方。


 

  • 嫁妝:嫁妝是女方禮尚往來的象徵,主要依據收下的男方聘金數量,準備等值的嫁妝,完成禮尚往來的禮儀。
  • 聘禮:在傳統習俗中,聘禮分為「六件禮」跟「十二件禮」,每一個聘禮都有各自的含意。聘禮是雙方都必須準備的物品,以象徵禮尚往來的禮貌。六件禮雙方準備的東西皆相同,主要為:
    1.盒餅(西式喜餅,女方只準備6或12盒即可)
    2.日頭餅(中式大餅)
    3.禮香、炮燭、禮炮
    4.六色喜糖:冬瓜、冰糖、桔餅、龍眼、米香、喜糖
    5.首飾(金項鍊、金手鍊)
    6.頭尾禮(六件服飾配件)

而六件禮之外,另外比較重視儀式的家庭可能還會另外準備六件聘禮,也就是十二件禮。這一個部分則男女雙方會有些微的差異:
1.男方版後六禮:糯米及紅糖、酒、麵線、火腿、醃雞、喜花及罐頭。
2.女方版後六禮:緣錢、木炭、麥及穀、黑砂糖、肚圍、蓮蕉花及芋葉。

隨著時代的演變,聘禮甚至比聘金還要更加簡化。為了讓儀式的舉辦更加簡化,有時雙方會將聘禮變成紅包互贈給對方,或是由男女雙方分別幫對方準備需要的服飾、物品,湊齊六件就象徵是聘禮。

如果是在飯店舉辦文定的新人,現在大部分的飯店還會幫忙準備聘禮,或者是有專人服務當天儀式的進行,更是有效的簡化新人在準備婚禮及習俗上的麻煩。

各位準新人們別為了「完成」一場婚禮,而搞得雙方不開心,甚至是兩家人鬧得不愉快。每位新人在過程中都要擁有幸福的微笑,才該是一場婚禮最重要的價值。祝福每對新人在婚禮籌劃都能圓滿順利喔!

圖片出處:Evan幸福婚禮 小朱爸

RECENT
婚禮攻略2017-01-10

從過去到今日,究竟「下聘」有什麼不同?…